老金沙9170登录入口教师教育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探索党建与教育人才培养的“12345”模式。“1”是指坚持党建引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是指加强育人与育才双向互动;“3”是指实现理论武装建设、组织结构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三建设”有机结合;“4”是指共育、共研、共建、共享“四协同”,赋能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5”是指“五育”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党建引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党建引领,切实落实学校党委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决策部署,立足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与巩固、学生专业成长与发展,全面落实党建“十个一”工程和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等要求,以政治思想引领专业思想、政治素质引领综合素质、政治方向引领人生方向。二是制度保障,实行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决策制度,事关干部任用、党员队伍建设等工作由党委会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由党委书记主持(党政联席会议)并坚持末位发言。从2006年开始,学院党委连续18年开展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一个学生党支部、联系一个学生班级、联系一名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帮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四个一”活动。为深化活动效果、扩大覆盖范围,创新建立了党建“十个一”工程的新模式。
加强育人与育才双向互动。一是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需要,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推动形成“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将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改进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二是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构建实施以信仰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三大教育”为主体的思想教育体系和以核心课程为主体、以“四大板块”(创新思维能力课程、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应用创新课程)为依托的课程体系,推进模块系列化教师技能实训、技能性课程展示性考核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活动,在助力教师提高学历、推动教师职称晋升、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培养“双师型”教师、支持学术研究和交流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四是加强专业平台建设。牵头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教师教育学院,依托“资源管理与自主学习”“教学能力训练与测试”“课堂观摩与教研互动”师范生能力训练三大平台,建立20余处实行“高校+一线”“双导师”的实践基地。以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研究中心为抓手,加强课程思政平台建设。
实现理论武装建设、组织结构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三建设”有机结合。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建设。以基础理论学习与教育发展相结合,党章党规学习与自身发展相对照,时事政治学习与人才培养相联系。二是实现组织结构优化。按照“建强党委班子、建实党支部、建活党小组”的理念,以学员和管理单位建设党支部,将党小组设置在教研室、实验室、创新团队以及管理科室,实行教师带学生的“双导师”制、老党员带新党员的“一对一”辅导制。三是创新团体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设转型发展教学团队,以共育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对接一线需求;在科学研究方面,建设转型发展科研团队,以共研模式推进高校需要、一线急需的教学、教研以及科研工作;在社会服务方面,建设转型发展社会服务团队,以高校雄厚的人才资源、科研资源、学生资源等服务社会,为对接地方的行业、产业、产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探索新路径。
共育、共研、共建、共享“四协同”,赋能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共建卓越教师工作室。根据师范类专业的建设情况,结合宜宾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卓越教师工作室。二是共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课堂观摩与教研互动平台,实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的资源共享。三是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将其聘请为高校兼职教研或科研教师,遴选优秀高校教师加入地方中小学的教学或科研团队,推动基础学校(园)的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四是共建宜宾市教育工作高校专家库,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五育”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年,学部创立“三三制”活动机制,并将“五育”融入“三三制”活动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信仰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三大教育”立德,铸造新时代教师培养之魂;以练意志、练身体、练技能“三练活动”强基,锤炼新时代教师培养之本;以进图书馆、进学术讲堂、进实践基地“三进要求”提质,拓宽新时代教师培养之路。
(供稿/刘薪 唐辉 终审/张青 编辑/郭少飞 制作/幸雁)